前言
元月七日,温州日报刊登了“阀门少帅挑大梁”为标题的文章,就我行业企业 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作了报道,特别对我协会几个年轻的常务副会长作了详细的介绍,现将全文刊发以供企业接班者参考和学习。
在“泵阀之乡”温州,泵阀企业家被称为中国泵阀产业的开拓者。如今,随着老一辈开拓者年龄增大以及企业转型需要,拥有高学历新思维的新一代开始“接棒”——
阀门“少帅”挑大梁
泵阀产业是我市支柱产业。去年,永嘉县保一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阀门企业取得中石油合格供方的资格。 图为保一集团有限公司车间。 资料照片 杨冰杰 摄
本报记者 邹雯雯
眼下,“生意难做”成了不少温州企业家的口头禅,但被称为做“铁疙瘩”生意的温州阀门行业,却依旧红红火火。
市泵阀工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8亿元,比前年同期增加58亿元,增长10.2%;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比前年同期增长9%。
更令人欣喜的是,傲人成绩单的背后涌动着一股新力量。“我女儿分管的国际业务去年销售额翻了一番。”浙江有氟密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孝有语带骄傲地说。在不久前举办的市泵阀工业协会会员大会上更是出现了不少年轻的面孔,有些跟在老一辈后面当小跟班,有些已经独挑大梁。
随着温州第一代泵阀企业家年龄增大,以及经济新常态下需要面对变化更多更快的市场,有着高学历和新思维的“少帅”纷纷接棒,为温州阀门行业注入“年轻态”。
出国深造后回归
朱孝有掌舵的浙江有氟密阀门有限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但是女儿朱珊珊带着自己的产品登上国际市场带来的满足感,对他来说显然超过了以往。“国外的几场产品研讨会都是她去的,在会上用英文演讲,很厉害。”
送出国深造,学业有成归来接班,是大多数温州阀门企业家为下一代规划的接班之路。目前,我市泵阀系统共有企业近3000家,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有230多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0多家。“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立的,老板也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在新形势下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市泵阀工业协会人士发现,越来越多的“继承者”开始融入父辈的阀门企业。
1981年出生的黄子龙,几年前“子承父业”全面接管了父亲黄作兴打造的江南控股集团。“身边的朋友对接班有强烈意愿的,也有犹豫的,我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过程。”
1976年出生的张晓忠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创办了保一集团的父亲引导他选择机械技术类专业。“父亲提出的口号是科技求发展,质量求生存,希望企业再上一个台阶,我也想出一份力。”
阀门虽是传统行业,但技术上更新换代频繁,在公司的管理架构和企业文化塑造上偏向现代化企业风格,给下一辈施展能力也留下了空间。
挫折教育是入门
虽然父辈们创造了基础和平台,但“少帅”的接班之路并非想象中简单。
“接班之前我经历了两次失败。”黄子龙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毕业后,被父亲安排到上海两家大型企业历练,随后又参与了江南控股集团两个项目的筹备调研工作,但两次项目最终都没有上马。
黄子龙对这两次挫折印象深刻。太阳能项目市场考察和筹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但在最终项目敲定的时候,资金雄厚的国有企业优势强大,公司最终选择放弃。而在非洲津巴布韦的矿业投资,最终因为当地环境不稳定也选择了放弃。“虽然情绪也低落过,但这也是最好的成长经验。”
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水则对下一辈采用“曲线培养”。儿子新西兰留学归来后,被安排到南京一家炼钢厂当负责人,做不锈钢生意。由于初出茅庐,成绩并不理想,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以前他总觉管理很简单,只要签几个文件发号施令就行,真正上手后才会发现需要很多智慧和能力。”去年年底,杨荣水将儿子叫回温州,在车间从基础工作开始干。
“我们有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30岁左右的阀门企业接班人参与进来。”张晓忠进入保一集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下一代没有体会过父辈白手起家的艰辛,因为富足的物质条件往往会有傲气,受点挫折是好事。”
“少帅”们有新思路
如今,“少帅”们正焕发出了新能量,在经济新常态下对企业的未来也有新思路。
黄子龙说,在企业最初发展时,父辈的管理方式更倾向于情感管理,但是企业规模变大后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就很有必要。他接班后对员工岗位职责进行了改革,重新分配岗位,对于有些不必要的岗位进行合并。精简岗位后,员工待遇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反而下降了。
除了管理方面,阀门的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目前我市阀门行业的主要产品以通用阀门为主,基本还是中低档层次,利润较低。而全国泵阀行业的高级人才有近1/4在温州工作,他们陪伴着温州阀门企业成长壮大,但是随着专家年龄增大,青黄不接的现象明显。
“不仅仅要维护好老专家和技术骨干,还要打造年轻科研团队。”黄子龙花费了大力气在人才培养上。“除了在企业内自我培养,还与兰州理工大学和合肥通用等大专院校合作。”
朱珊珊则是把眼光瞄准在品牌打造上。“在欧美国家,对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要求比较高,他们更倾向品牌的产品。”朱珊珊说,目前公司出口业务分两块,一块是在南亚、中东等亚洲国家,这些国家有很多新修建的项目,跑量的机会比较大。另外一块更大市场是在欧美等国家,“等到条件成熟,想在国外发展分公司,扩展服务网点,在欧美国家提供当地的售后服务,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
张晓忠和几位兄长共同接班保一集团,各自负责不同的领域。“父辈一心一意集中在单一的行业,我们着眼点更加广。”这几年保一集团在房地产和新能源等产业也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因为女儿的表现让朱孝有很惊喜,去年年底,他将刚从美国回来的儿子也带进了企业,规划让他从基层做起。“企业接下来还是要靠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