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电动装置与电动执行机构分属于不同的行业,电动装置属于通用机械行业,技术归口单位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电动执行机构属于机械仪表行业,技术归口单位为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两者无论从执行标准、结构设计、配套电机、功能等方面均有所差异,这种观念在国内业界已形成共识,即电动装置主要定位在终端控制(开关型),电动执行机构应主要定位在过程控制(调节型)。
中国这种行业的分割造成了与德、美、日等欧美国家不同的行业格局,在国外,无论是开关型还是调节型,其英文单词均为“ElectricActuator”,与阀门(Valve)、调节阀(ControlValve)同属于阀门行业。由此可见,阀门电动装置虽然源于国外,但在国内后经发展却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与工业截断类阀门组合成电动阀门是电动装置的应用形式,是各类型阀门驱动装置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其它驱动装置还有:手动装置、气动装置、液动装置、气-液联动装置、电-液联动装置等。电动阀门的应用领域涉及石油、化工、电力、核能、冶金、船舶、轻工、食品、市政等,因而电动装置也成为管道控置系统中常用的基础设备之一。
据有关资料介绍,1934年Limitorque公司(目前属于Flowserve公司)推出M系列电动装置,是国际上最早生产现代电动装置的厂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动装置以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的方式进入中国,广泛应用于国的各个工业部门。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各种高品质高性能的阀门不断出现,要求与其所匹配的各种控制装置也不断改进。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于20世纪末在国外问世,国的研发起步于21世纪初,至今已有较大发展。
目前国内已形成以江苏、天津地区为主要电动装置制造基地的生产格局,虽然生产企业数量比较多,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大概只有10家左右,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天津百利二通机械有限公司、常州电站辅机总厂有限公司等。这几家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吸收再创新、自主研发等手段,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有了长足进步。
近年来,国产电动装置无论种类规格、控制型式、生产模式、应用领域等方面均有显著的进步与拓展,取得的成绩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尽管最近一两年某些相关行业的经济指标增幅见缓,但电动装置的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体现了该产品适用领域的广泛性。根据历年的粗略统计,电动阀门的年需求数量还不足工业管道截断类阀门总量的3‰(不含过程控制电动调节阀门)。尽管如此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因为电动阀门的使用问题往往体现在电动装置上,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业内和用户的关注。
对此,们有幸邀请到中国阀门电动装置专家项美根高级工程师,畅谈中国阀门电动装置发展的历史。项美根先生历经第一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第二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是少数亲历这段历史的老专家之一。
项美根先生
在浩淼的时间长河中,5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一份职业持续半个世纪的热情,至今依旧不减,却着实令人钦佩。
项美根,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国阀门电动装置50年发展里程中的领军人物,被国内同行亲切地称为“项工”。他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化工机械专业,1964年毕业分配到当时位于北京的通用机械研究所(现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用所”),此后,一生与阀门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50年来,一直从事阀门及阀门驱动装置的行业、标准、设计、试验研究、情报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共主持、参加完成了50多项课题,其中3项属国家级成果;有18项分别荣获部级、省级、市局级等重大科技成果奖和标准化成果奖;有多项国家标准、部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全国阀门行业中广泛应用,有多项产品设计在全国阀门行业部分企业批量或大批量生产和应用,还获得了30多项专利成果;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为国权威性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了“阀门驱动装置”“电磁阀”条目;与同事合著两本书:《赴日阀门考察报告》及《赴日阀门考察技术资料》;与同事合作翻译出版了两本国外阀门专业著作:《阀门设计》(英)和《阀门技术手册》(美),荣获“2011年度中国通用机械行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
作为中国阀门电动装置发展的见证人,项工几乎把全部心血倾注到阀门行业,半世纪的风雨兼程,谱写五十载春华秋实。他说,“对工厂有深厚的感情”,即使年过七旬,依旧事无巨细,亲自监督,甚至记得每一位工人的名字。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办公室内最为显眼的是一排大书柜,整齐摆放着各类参考书籍、资料,还有20多本工作笔记。们的谈话也从这些笔记开始。
问:您现在仍旧每天坚持做工作笔记吗?
项美根先生:
从1964年工作伊始,就养成了记录的习惯,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像会议的主要内容、平时的工作要点及心得、设计方案简图,还有发生的重要事项等,都会记在笔记本上,差不多一年一本。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1992年来到黄山创业之后的笔记,记录得非常详细。1964年~1986年在通用所的工作笔记在天津百利二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二通”)的一次搬家的过程中遗失了,非常可惜。认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坚持,不能犯懒,即使现在年纪大了,但重要的事情还是会记录。现在每年的公司大事记,还是亲自指导编写的。
问:您1964年毕业就分配到了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到1986年离开,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项美根先生: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原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于1956年在北京成立,1969年搬迁至合肥,1964年成立阀门研究所(原阀门室),是全国阀门行业的技术归口单位和测试中心。
在通用所22年所做的工作中,最值得回忆的有九件事:
一是到通用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并完成了国《第一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任务,之后又带领阀门电动装置课题组完成了《第二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任务。
二是1966年在天二通主持设计国第一台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1966年12月,三九天冒严寒去黑龙江佳木斯联系防爆试验事宜(当时,全国只有佳木斯电机厂有防爆检测设备)。1967年上半年,该产品研发成功后,被应用于国第一个500万吨级炼油厂——北京东方红炼油厂。
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受信息来源和配套条件限制,使第一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的产品还存在一些缺点。为此带领通用所阀门电装课题组又进行了新电装的设计与研究,经一年多努力,终于1968年5月完成新一代Y30型电装全套图纸设计,并于同年年底,由上海阀门三厂(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个电装定点制造厂,后并入上海良工阀门厂)试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Y30型是300N·m多回转电装,采用了端面出线电动机及计数器式行程控制机构,据此设计了被第二代联合设计认定的第六方案,成为第二代联合设计开展工作的基础。
四是1968年下半年末,在天二通为第二工业机械部816军工项目设计完成Q20型小型部分回转电装,并于1969年上半年由天二通试制成功交付使用。Q20电装输出转矩200N·m,是典型的整体式(非叠加式)部分回转电装,它的传动系统由蜗杆蜗轮及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组成,是国首次实现手电动可以自动切换的产品,为后续业内整体式部分回转电装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1973年,与天二通同志一起共同完成了“输油管线收发隔离球用电动装置”的设计研制任务。该产品全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530”工程——格拉管线上使用。格拉管线是格尔木到拉萨输送多种成品油的管线。
六是首次制订了国部标准JB2920-81《阀门电动装置型式、基本参数和连接尺寸》和JB2921-81《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
七是首次主持组织制订了部标准JB/Z243-85《闸阀静压寿命试验规程》和JB/Z244-85《截止阀静压寿命试验规程》等五项阀门静压寿命试验规程,并研制成功了FS0型和FS1型两种阀门寿命试验机。
八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为国首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条目:《阀门驱动装置》及《电磁阀》。这是代表中国国家水平的第一部工具书,撰写要求很高,对条目格式、内容、篇幅等都有严格规定。要求文图并茂,外行能看懂,内行专家又挑不出毛病。规定篇幅为2000字的条目《阀门驱动装置》,从起草、初稿、审查稿、专家审定稿、到交付印刷稿,稿纸用了一箩筐。
九是开创了阀门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先河:上世纪80年代初,机械部狠抓产品质量,通过创“国优”“部优”产品活动,来带动全行业提高产品质量,为此为全国阀门行业,首次组织制订了第一批阀门产品质量分级标准;还为阀门试验室,制订了首个阀门产品试验检测收费标准。
这些课题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工作,是在没有或很少有外来资料的情况下,靠自身深入现场,在不断地观察思考、数字统计、理论计算、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全部填补了国内空白。
还有两件值得提的工作:
一是参加了1976年10月14日至11月15日由国派出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赴日阀门考察组,对日本阀门工业进行了仔细、认真、全面地综合考察。参观了日本阀门制造厂26家、阀门铸件厂2家、阀门电装生产厂3家、填料垫片厂3家,以及有代表性的3家阀门用户厂,共36家单位。回国编写了:《赴日阀门考察报告》和《赴日阀门考察技术资料》。这两本总字数达60多万字的书,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二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与同事利用业余时间,合译了《阀门设计》(英)和《阀门技术手册》(美)两本阀门专业著作,这两本书分别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至今仍是阀门技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问:您是国第一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的参与者,能为们讲述一下当时的经历和所遇到的困难吗?
项美根先生:
刚进通用所的时候,中国没有一家生产阀门电动装置的企业,1964年,第一工业机械部(以下简称“一机部”)决定发展国产阀门电动装置。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实际情况,们就深入石油化工、冶金、矿业等行业的工厂一线和阀门制造厂,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并写成调查报告。
当时,国阀门行业内,只有沈阳高中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铁岭阀门厂、哈尔滨锅炉厂阀门车间等规模较大的阀门制造厂,为本厂电动阀门配套的需要而生产一些结构与配置很简单的电装。这种简易电装没有设置转矩控制机构,只有一个带限位开关的简易行程控制机构,行程控制机构精度很低。使用这种简易电装最多只能起到减轻劳动力作用,无法达到电动阀门程控、自控、遥控的目的,因为电动关阀到最后总留几圈,靠人工去手动关闭。们在阀门用户、工厂现场调研时还发现一种更简单的“阀门电动装置”,是用一个电机带动一个减速机,三条皮带带动阀门开关,有的甚至更原始,用一个大杠杆带动大阀门开关,几个人推着走,像推磨一样。
随着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亟需国产化阀门电动装置产品的研发,一机部主管民用机械,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一机部所属的通用所,成立了第一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除通用所外,还有化工部第一设计院、石油部北京设计院、石油部抚顺设计院等。“文革”以前,只有天津和上海两个直辖市有通用机械工业公司,机械加工能力强、企业多。考虑到天津离北京比较近,又是老工业基地,所以就选定了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原来生产“高压釜”)作为国第一个阀门电动装置制造厂,即现在的天津百利二通机械有限公司,在那里进行设计和生产。从图纸设计到召开产品鉴定会,基本参与其中。
第一代阀门电装联合设计B(30Kg·m)、C(60kg·m)、D(120kg·m)三种基型的样机,及一台简易电装扭矩测试台(摩擦轮加载),于1966年1月在天二通完成试制。紧接着由通用所主持,在天津召开了样机专家鉴定会,通过了专家鉴定。之后,于1966年上半年又设计完成了E型(200Kg·m)大转矩电装设计,到1966年末,第一代阀门电装联合设计全系列产品研发完成,并投入批量生产。后来,该产品又被安排到天津新力机械厂、成都第二通用机械厂、湖北长江埠阀门厂、鞍山立山机械厂等国内多家企业生产销售。
那个时代,提倡中越友好,应越南方面要求,不仅ZD系列电装图纸交给了越南,越方还派人员到天二通学习过电装生产管理和加工工艺过程。
第一代联合设计自主研发的电装,是开关型电装,后来改名为“ZD系列多回转阀门电动装置”,它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阀门电装的基本性能与结构要素,并首次实现了国阀门电装的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尽管应受当时客观条件与认识水平限制,它还存在着体积大,重量重等缺点,但相对于最原始的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传动,带动减速机来开关阀门的装置来说,ZD系列有很大的技术进步,通过有线的常规电路,可基本实现远距离自动控制,虽然相对于现在的无线智能控制技术比较落后,但在当时来说仍然是很大的进步,填补了国内空白。
当时中国工业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也没有多少大型项目,所以对阀门电动装置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应用领域非常广,满足了石油、化工、冶金、矿业、电力、给排水、军工等各行业的需要。研发投产后,非常受用户欢迎。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简单来说就是计划生产、计划调度、计划使用,从生产计划到销售都是根据国家计划。石油部、化工部、冶金部、电力部、煤炭部、水利部、二机部(主管核工业)、六机部(主管造船)等部门使用多少台电动装置要向一机部报批,一机部每年向天二通下达生产计划,天二通根据分配指标销售给用户,这就是计划经济,不会盲目生产。
第一代绝对是自主研发,参考资料只有进口成套设备样机以及极少数人从国外考察带回来的样本。那时候还没有改革开放,很少有资料进入到中国,只能通过引进的成套设备接触到国外的一点产品。20世纪60年代,石油化工、化肥领域开始从国外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像河北沧州化肥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厂等引进了几套生产合成氨的大型装置,这些成套装置里面配备阀门电动装置,们就以一机部通用所的名义申请,到现场看,或者把样机借过来解剖,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总之,遇到的困难就是资料有限,基本上要靠们自己反复琢磨、试验研究。
问:第一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之后,又进行了第二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并且由您担任主持人,当时提出这一课题的背景是什么?第二代产品与第一代产品相比有哪些特点?
项美根先生:
第二代《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课题是1974年~1977年进行的,20世纪七十年代初一机部周建南部长到辽宁朝阳电厂,主持30万千瓦发电机组启动剪彩仪式,在当时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发电机组,本来是联动操作,但由于开关失效,没有启动起来。经检查是电动阀门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了这次意外,周部长当然很失望,他下决心要抓一下电动装置质量。1974年,一机部专门为电动装置下达了一个文件,即“1040号文件”,由通用所牵头,组成《阀门电动装置联合设计》课题组,由担任组长,并从铁岭阀门厂、沈阳高中压阀门厂、上海阀门三厂、开封高压阀门厂、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等国内主要阀门厂和电装厂,抽调过来7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对电动阀门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发现电动阀门出现问题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电动装置本身存在问题,二是电机问题,三是阀门存在问题。
1974年上半年课题组首先在天津起草了两项阀门部标准,为下半年在上海进行第二代阀门电动装置的方案设计打下了基础。为了研发第二代产品,们做了很多试验研究,单是方案就设计了7套,全国阀门行业主要厂家代表(包括当时属于电工局的哈尔滨锅炉厂、上海锅炉厂、北京锅炉厂、武汉锅炉厂、青岛电站阀门厂代表)集中在北京召开设计方案研讨会,把7套设计方案图挂在墙上,经过充分讨论最终选定了第6方案,并于1976年上半年首先在合肥通用所开展设计工作,后又转移到上海阀门三厂,完成了全部图纸设计,且于1977年由上海阀门三厂生产了首批系列样机,经合肥通用所组织专家鉴定后,在全国推广应用。直到现在,国仍在生产使用的大量常规产品,还是按第6方案设计,不断改进优化后的产品。
第二代联合设计完成了两种电装系列产品:一种是多回转型电装,行业内叫“Z系列阀门电动装置”;另一种是部分回转型电装,行业内叫“Q系列阀门电动装置”,它是由一级Z系列多回转电装加上二级减速器组成的叠加式电装。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特点,而且已经完全具备现代电装的结构要点与性能要求。其主要特点有:总体结构上比第一代ZD系列电装发生了巨大变化,电机端面出线,电源线和全部信号线集中在一处出入;手电动采用“半自动复位,电动优先”的设计原则;首次对电装电动机、齿轮、蜗轮、轴、轴承、弹(碟)簧、平键、花键、爪型离合器、手电动切换等主要零部件的力、强度、寿命等,进行了详尽的理论计算与科学实验,优化了传动系统设计,使电装体积与重量大幅度下降,制造成本也随之下降;全部外壳零件结合面都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的结合面设计,大大提高了电装的防护性能;首次完成隔爆型系列电装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制造,它的主要件可以与普通型电装通用;首次完成了Z系列多回转电装+二级减速箱(可以是齿轮、蜗轮、行星齿轮、拨叉等各种传动装置)的叠加式部分回转系列电装产品的研发生产。
第二代联合设计课题的最大成果是催生了阀门专用电机的问世。当时阀门和阀门电动装置属于一机部通用局,电机属于一机部电工局,不能跨部门管理,在通用所的呼吁下,一机部电工局专门为小小的电动装置组织了一个《阀门专用电机联合设计》课题组,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及广州热带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作为用方的代表参与了课题,一个人跟电工局的十几个人谈条件,电机行业属于“老字号”行业,阀门电动装置是新兴产品,用量也不大,所以他们希望产品越简单越好,是希望越能满足要求越好,争论异常激烈,不过最终舌战群儒,敲定设计方案,并生产出样机。紧接着由通用所作为总归口,组织起草了两项阀门专用电机部标准。并于1976年在广州召开了阀门专用电机标准审查会和产品鉴定会。时至今日这两项标准还在应用,产品还在大量生产。
阀门专用电机具有以下优良性能:
●阀门专用电机转矩符合阀门的启闭转矩特性。一般阀门开启和关闭到位短时间内所需的转矩值高,而在中间运行状态时所需转矩值仅为开启或关闭最大扭矩值的1/3,故阀门专用电机的特点是启动力矩高,过载能力强。
●阀门专用电机设计时转子形状细长。因而高速转动的电机在阀门关闭时给阀门密封附加的惯性载荷小,既可保证阀门密封面可靠,又不会使阀门密封面损坏。
●阀门的操作是断续性的短时工作制,阀门专用电机的工作时间按照国家标准为10分钟,符合这一要求。
●阀门专用电机端面出线,无接线盒,无风扇,自冷却式,体积小,重量轻,防护性能高。
除了配套阀门专用电机外,第二代阀门电动装置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转矩控制机构采用了蝶形弹簧,加蜗杆环形齿条结构及行程控制机构采用计数器结构,使电装产品极大提高了工作可靠性。第一代的行程控制机构采用凸轮式,动作速度缓慢,行程控制机构灵敏度低。行程控制机构有很多方案,有螺杆机构、凸轮机构、杠杆式机构、计数器机构等其它机构,们调查了很多国外产品,并经过理论计算、分析,认定计数器结构是当时最好的。直到现在该结构仍不仅被广泛采用,而且计数器还作为标准化产品有专业厂定点生产,结构更加小巧,质量更加稳定。
由于第二代电装联合设计课题所做的重要贡献,“Z系列多回转阀门电动装置设计”项目,荣获1981年一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上海阀门三厂生产的第二代电装产品:Z系列多回转电装,被成功选用于国首套大型国产化装置《上海吴泾年产30万吨合成氨完善化装置》项目中,该项目于1993年荣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一等奖。
问:您主持制订了国首部阀门电动装置部标准,当时制订标准与现在有什么不同,您认为标准对于技术进步和质量控制有什么作用?
项美根先生:
中国的阀门标准制订始于20世纪50年代,通用所既是归口单位,也是编制大多数标准的主持单位,最早从管道、法兰、管件开始。在通用所工作的时候,电装产品设计和标准制订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第一代ZD系列研发成功之后,因为要对技术性能进行考核,所以必须立即着手起草标准,第二代联合设计的产品也是完全符合这个标准的。
当时制订标准很艰难,要收集大量的数据,不像现在起草新标准或修订标准有资料可以参考,而是每一个名词术语、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经过仔细推敲,每个数据都要经过收集、统计、分析并通过理论计算及科学实验证明才能采用。
像JB2920-81《阀门电动装置型式、基本参数和连接尺寸》(以下简称“JB2920”),为了确定JB2920中的连接尺寸标准数据,们对各类阀门“三化”(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联合设计图纸尺寸和计算操作扭矩,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与研究,这项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巨大,最终分别列出了全部闸阀、截止阀、球阀、蝶阀的阀门操作扭矩分档及电装扭矩选配表。这份表既为制订JB2920提供了准确依据,后来也被行业广泛采用,作为阀门选配电装扭矩的依据。另外,对于标准中规定的法兰尺寸,电装输出轴与阀杆或阀杆螺母的连接尺寸,输出转速18/36转/分,电装输出轴转圈数大小及分挡,各种防护类型等,都有过深刻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所以他们被引用至今,仍有超强的生命力。
对JB2921-81《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以下简称“JB2921”)中的相关技术指标:行程控制机构控制输出轴位置的重复精度及一次微调精度,多回转电装为≤±5o,部分回转电装为≤±1o;转矩限制机构,控制输出转矩的重复精度及一次微调精度为±10%;阀门开度指示与阀门开关运行方向实际位置的误差≤1%等,都要通过严格的理论计算和几十次实际测定。因为阀门电动装置是与阀门配套的产品,所以还要符合阀门的相关标准,既要保证阀门电动装置生产厂家能够生产出来,又要使阀门厂能够接受,且用户也能够满意,使产品真正起到自动控制阀门的作用。
JB2921编制和颁布过程,催生了业内一批电装检测设备的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电装生产厂已基本具备完成JB2921所规定的出厂试验与型式试验项目检测的设备,对确保电装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由于上述标准奠定了国阀门电动装置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基础,为电装“三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荣获1981年一机部标准化科技成果四等奖。
近几年制订的GB/T24922-2010《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GB/T24923-2010《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GB/T28270-2012《智能型电动装置》,也参与了起草工作。此外,还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53的相关活动。现在们可以自豪的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阀门电动装置的标准体系像国这么完善,内容如此丰富多彩,这与们那一代人创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把标准比喻成牛鼻子,意思是要牵着牛鼻子走,没有标准就没有参照的基准,标准对规范整个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问:您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具体包含哪些?
项美根先生: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是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从1980年~1986年,主要负责这项工作,是通用所开创此工作的第一人,当时这项工作没人愿意做,因为是个全新的工作,全部要从头开始,但喜欢做有挑战的事,领导分配做,就做了,并下决心要做好。期间不仅首次组织制订了闸阀、截止阀、蝶阀、球阀、旋塞阀等阀门的一批静压寿命试验规程,还组织制订了国首批阀门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代表通用所主持起草闸阀、截止阀分级标准,与上海阀门厂联合起草安全阀的分级标准、与铁岭阀门厂联合起草蝶阀的分级标准、与沈阳高中压阀门厂联合起草减压阀的分级标准、与上海新华冶金厂联合起草了阀门铸钢件分级标准等,在这之前国内没有阀门的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不合格品之分。其中使用寿命是分级标准中一个重要参数,因为一般的阀门出厂压力试验和零部件加工尺寸精度、光洁度检查不能完全衡量出阀门产品的内在质量问题。使用寿命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使用年限,一种是开关次数,使用年限比较难考核,就选定了开关次数,在各种阀门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中都有规定,不同类型的阀门产品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比如阀门电动装置达到开关8000次是合格品,10000次是一等品,12000次是优等品,低于8000次是不合格品;闸阀、截止阀、蝶阀、球阀等是根据产品的密封面材料配对、压力等级与口径大小来规定开关次数的,一般硬密封阀门开关次数要低于软密封阀门开关次数,大口径的阀门开关次数要低于小口径阀门的开关次数。
在这期间,还分别在屯溪高压阀门厂与湖南七一机械厂研制成功了FS0型和FS1型两种阀门寿命试验机,并经通用所组织专家鉴定后,在全国行业推广应用,有的目前仍在使用,至今已近30年。
在1986年5月离开通用所之前,做了上百个不同阀门品种规格的寿命试验,代表检测单位对阀门进行阀门产品质量认证,在阀门寿命试验的反复试验中,使对阀门产品质量情况更加了解,哪个地方容易出现问题都比较清楚。
问:您1986年离开合肥通用研究院之后为什么选择去天二通,在那里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项美根先生:
夫人的家在天津,所以家人希望回天津。在1964年~1974年间,虽然人属于通用所,但这十年基本都在天二通进行阀门电动装置的研究,跟同行的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把天二通创建成国首家阀门电动装置制造基地,见证了天二通的成长、发展,当时的经历非常不容易,所以对天二通、对稍后成为国第二个阀门电装专业制造厂的上海阀门三厂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因此1986年离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首选到天二通就职,开始主抓了30000N·m、60000N·m两个大扭矩测试台的研制;后来又主抓了SMC大规格电装试制和SMC全部规格的南阳防爆送审。1987年开始担任副总工程师兼全质办主任、企管办主任,主要负责管理。1990年4月至1991年12月,天二通的上级主管部门“天津市阀门公司”委派去同系统、同是电装制造厂的“天津市新力机械厂”任总工程师(人事关系仍在天二通),在这近两年时间里,研发成功XZ系列多回转和XQ系列部分回转电装项目,并荣获天津市1991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天二通的六年,更多的让学到了管理方面的知识,积累了质量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为日后来黄山办厂打下了一定基础,因为只懂技术,不懂管理是经营不好企业的。
问:您1992年开始来到黄山创业,如今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专业生产阀门电动装置的企业,当时是怎样的机遇促使您创业的?这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项美根先生:
因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没有加工制造能力,FSO型阀门寿命试验机是在屯溪高压阀门厂(现安徽屯溪高压阀门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所以当时常来屯溪,屯溪阳湖镇政府对特别了解。当时阳湖镇有个修水泵、做汽水瓶盖的小农机厂,大概十来个人,以这个农机厂为媒介,于1992年2月17日,作为工程技术引进人才正式来到这里,签订了5年的劳务聘用合同。他们相信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组建了一家“黄山特种阀门控制设备公司”,由任总工程师,专门负责研发电装产品。1992年一整年主要开发产品;1993年自己去跑销售,当年底销售额达到170多万。1994年5月4日阳湖镇党委根据工作需要,任命为黄山特种阀门控制设备公司总经理,基本上技术、生产、销售都要负责。工作到第五年的时候,镇政府领导找谈话,说:“项工,你千万不要走,你一走这个厂就完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国有企业改制的高潮到来了,阳湖镇政府动员继续留在这里,建议买下这个厂,经专业评估机构评估:个人持55%的技术股,阳湖镇政府持25%的行政股,还有20%为企业股,后经屯溪区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由用现金买下25%的政府行政股即算成功改制。但条件是员工一个不能辞退,于是1998年顺理成章地改制成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后来公司不仅没辞退一位员工,还为全体员工交了社保,是当地私营企业中最早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企业之一。
创业总是艰辛的,由于的创业地是在黄山,远离家乡,得不到亲朋好友的帮助,基本上是孤军奋战,加上黄山地处皖南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协作困难。当时去一次省城合肥,单程要12小时车程;去杭州、上海,单程也要6小时和12小时,所以在黄山创业真是难上加难。
这期间还遇到过另一些困难,经历过对公司比较大的打击。个人比较重视人才,1997年招了5名大学生,但2002年,这几个人把的设计图纸全部偷走,并陆续离开公司,到合肥办了一家阀门电动装置厂,并利用黄山良业的供销渠道,生产推销同样的产品,而且跟用户介绍他们的产品跟黄山良业的产品一摸一样,价格比黄山良业的低20%。更有甚者,给公司所有的骨干打电话,许以高薪,打算杀一个回马枪,回黄山来办电装厂。这已经危及到公司的安危。为此,被迫于2004年1月向黄山市公安局报案。黄山市公安局受理之后,办理案件时遇到了很大阻力,因为是外地人,他们是当地人,但当地公安顶住压力,秉公执法,后经检察院起诉,法院给他们每人各判了一年半有期徒刑。这件事情对公司打击很大,反过来对他们也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不踏踏实实工作成不了气候。
经过22年的努力,今天的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已经是一个产权明晰的独立法人企业。公司的全部产品都是自己设计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两大代表性的产品为“良业”牌常规型电装、“立美克”牌智能型电装。同时,公司拥有立加、卧加等一流的加工中心设备;产品规格齐全,可以做到用户要什么产品就有什么产品;企业管理有序,生产有条不紊。
问:对于企业的成功之道,您有什么心得吗?
项美根先生:
50岁下海,从零开始,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尾巴。出身于浙江浦江县一个贫寒的农家,从小独立性强,具有浙江人胆大、细心、敢拼搏、能吃苦耐劳的特征,同时的心态比较平稳,踏踏实实做事,不会争名逐利。从一下火车来到黄山,就立志于把每一个人用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台设备用好。创业之前的28年的工作经历,不仅使擅长技术,也对管理有一定了解,有了前面的积累,办企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也参观过国外许多相关企业,特别是2012年6月参观了德国纽伦堡的西博思电装厂,看到他们的厂房整洁有序,管理井井有条,与他们相比,还存在差距,要继续努力,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德国的制造业为什么发展得好,与德国人认真严谨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凡事就是“认真”二字,不能犯懒,懒的话就一事无成,认真的话什么事都能做成。
问:您从事了50年与阀门相关的工作,从未离开过这个领域,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非常不容易,您是怎么做到的?
项美根先生:
在通用所工作了22年,在天二通工作了6年,来黄山创业至今22年,加起来一共整整50年。50年自始至终在这个领域,从未离开过,并将继续下去。对来说,这不仅是工作,而是兴趣所在。一辈子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感到非常幸福。
在这里,的很多想法都可以付诸实践,生活非常充实。不怕麻烦,喜欢研发非标产品,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只要用户对电动装置的参数提出要求,即使一台、两台也可以为用户生产,曾为某部队研发生产用1.5秒就能关闭的紧急切断阀;为某电厂研发生产过2.5秒就能关闭的DN1200电动金属硬密封蝶阀;还为行业成功研发了阀门扭矩连续测试装置、电动装置全自动全性能测试装置、气动装置扭矩连续测试装置、阀门扭矩弯矩连续测试装置等。这些测试装置的研发与生产,本来都不是黄山良业公司的经营范围,但它们都是在通用所时就想做而尚没能做的工作,了却这个心愿,研发这些产品,对推动国阀门行业的技术进步确有重要意义,所以尽管费时费力,投入大收益少,但决心要做好它。
现在,依旧在不断研发新产品。2013年研发了一种新型紧急切断阀电动装置,能在断电时,仍可开关操作,避免发生事故。另外还研发了一种带预备动力系统的产品,能随时确保安全使用。研发新产品从来不计报酬,就是兴趣使然,只要有人需要,提出要求,就会去研究。由于平时比较注重产品创新,使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历来都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因而,至今公司已经是连续11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有三个项目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有六项产品是安徽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一个企业,有那么多好项目好产品,这在黄山市是独此一家。
在阀门领域的50年,经历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得到了全国阀门行业的充分肯定。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不容易,但是能为国阀门及阀门电动装置的技术进步,以及提高国阀门产品质量做出贡献,一辈子做一件事,也是值得的,所以享受工作,享受生活。